校友总会公众号

校友微信平台

人物访谈

大学生如何走向社会——高永涛

大学生如何走向社会

人物介绍

高永涛,男,山东威海人,生于1962年12月,博士,北京市优秀教师,笫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永涛教授在国内岩土工程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近年来,他为探求岩土工程灾害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地上、地下岩土工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解决我国目前许多濒危岩土工程的加固难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共参与或主持完成获省部级鉴定的项目十五项,先后荻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局级特等奖两项和专利一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高永涛1996年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产学研先进个人、获得金桥奖三等奖;2004年获得笫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1年至2006年,由于科研业绩突出,连续六年获得学校颁发的科研贡献奖。

1978年,不满16岁的高永涛考入了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尽管有着严重的专业思想,天天幻想着当个作家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他仍然刻苦努力,以优异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并于1982年考取本专业研究生,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访谈内容

同学们,这是我第二次坐在这样的讲堂上,看着你们一个个意气风发、生气勃勃,我真是发自内心地羡慕,甚至是妒嫉。二十多年以前,我也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有着许许多多的青春梦想,也曾不断地给自己立下许许多多的宏图大愿,千百遍地设想着、构思着、设计着自己遥远而美好的未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步入中年,青年时期的那种朝气、勇气和执著逐渐地从我身上退去了,代之以那些所谓的“中年人的沉稳”,换句话说,就是逐渐地失去了创造力。所以说,我所羡慕的正是你们的青春年少,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具有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尽的创造力,正如一句俗话所说的:年轻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而这种财富你们拥有,我却没有了。

今天利用团委给我提供的这个机会,跟大家谈谈心,谈谈心里话,谈谈我这二十年来的成长经历,谈谈我这二十多年来的酸甜苦辣,相信并希望能对你们未来的成长有所启迪和帮助,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也就不算浪费你们的时间了,我会非常高兴的。

我今天所讲的题目就叫做“大学生如何走向社会”,你们目前还都是学生,有的马上就要走向社会,有的或明年或后年也要走向社会,最终你们大家都将走向社会,你是金心是银、是铜、是铁,你是不是—个人才,能否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能否对国家、对社会、对你的家庭作出你应有的贡献,走向社会将是对你最实际、最严酷的检验和考验。在这方面,历经二十多年风雨的我有着十分深切的体会,在这儿愿意与你们分享。

一、学非所愿,走上了一条人生陌路

我是1978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的,时年不足16岁,我考取的是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这个专业我从未听说过,入学第—天遇到的两件事差点让我失去了学下去的信心。

第一件,在火车站,学校一位接站的老师先是热情地询问我学的是什么专业,我回答是采矿专业,他立即表现出一脸不屑。接着他转身对我旁边的—位金属物理化学专业的新生说:“你这个专业好,有前途啊!”这一幕场景多年以后仍然深深地镌刻在我记忆之中,因为它给了我—个强烈的感受:学采矿工程这个专业没有前途,也就意味着我没有了前途。

第二件,在学校大操场报到的时候,我觉着采矿开采的矿石属于原材料,采矿专业应该是材料系,于是自以为是地走到了材料系迎新点,小心翼翼地把录取通知书递了过去,不曾想一盆冷水泼了过来:“去去去,学采矿的到这儿来凑什么热闹!”(笑声)

这两件事直接导致我产生了对专业不满的情绪,经常幻想着离开这个专业,学点别的。那时候,正值粉碎“四人帮”不久,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百废待兴,到处都在返歌着科学的春天,我当时也是青春年少,崇拜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创立地质力学理论的李四光,一心想着当一个科学家,可不曾想学了一个不被许多人称之为科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其失望、彷俚和不甘心是可想而知的。转专业这种事情今天看来可能不算是一件难事,可在27年以前,却是不可想象,绝对是一厢情愿,不可能办到的。

采矿工程这个专业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大学四年,我从来没戴过校徽,就怕别人问我是学什么专业的。天天泡在图书馆的社科阅览室,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参加学生会的文学社,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到处投稿,幻想着能当个作家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笑声)到了1981年底,我曾一度想报考文科类的研究生,但由于没有把握,只得报考了采矿工程专业,这—次虽然不是被逼的,却也是无奈的。1992年,我结束了大学生活,并于当年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

所以说,我学了这个专业,并且走上了今天的路,完全是被动的,不情愿的。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些成功大多得益于学的这个采矿工程专业,我甚至非常庆幸当年这个被动的选择,甚至还觉着我天生就适合学这个专业,并且深深地爱上了它。这是为什么呢?我曾经认真地思考过并得到了结论:其实在社会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被动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只不过是被动的程度不同而已。问题是当你被动地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时,必须不断地、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在你的工作中、在你不断地取得成绩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逐渐爱上你的职业。所谓“行行出状元”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二、踏上社会,艰难度过心理适应期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留校工作,随即被分配到一个“七五”攻关课题组,到山东鲁中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进行采矿方法研究。在那里我度过了踏入社会最初的四年,那是非常痛苦的一段经历,但也就是在这四年里,我学会了受用—生的基本技能。

1985年,研究生还很少,我们全校同期毕业的研究生不到70名,我自我感觉良好,踌躇满志,觉着自己似乎什么都会,既自信又自卑。自信在于觉着自己学历高,觉着自己聪明;自卑在于一旦接触到实际工作,两眼—摸黑,面对着实际工作对象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领导给我布置的第一项工作是进行落矿爆破设计,我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自告奋勇地接受了任务,结果用了两天时间,一张图纸都没完成。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第—次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什么实际技能也没有,甚至连最基本的炮孔图都画不了。

更自卑的还是专业思想问题,觉着难道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还要天天与石头、与水、与泥打交道?就在这么艰苦危险的环境中工作一辈子?因此,每次出差结束回到北京,就到处去应聘,但那时自己仅仅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没有业绩峰、没有特殊的技能,结果只能是到处碰壁,偶尔有的单位要录用你,也是职位很低、工资低得可怜,心里虽不平衡却也无能为力。

后来发生的—件事,在我心理上造成更大的刺激。我一度想到冶金部去混个官当当。1986年秋,冶金部的一名普通于部到鲁中公司考察工作,他是我带过结业的一名学生,公司上下前呼后拥,热情款待,而我们这些他大学的老师们却被冷落在一旁。我心里非常不平衡,凭什么呀?我觉得自己不比他们差,就凭他们在机关工作,就可以住上好房子,就可以吆三喝四、耀武扬威,我也想争取到部里工作。后来,我为此做了各种努力,终见成效,1989年,冶金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到学校,商调我到冶金部矿山司做计划处副处长。天不佑我,还没等调令下达,系领导就表示坚决反对,说我是个人才,系里工作需要,并选派了一个他们认为不算人才的同志去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曾为此哭了—场,但从此也就彻底死了心了,也许命中注定我终生只能与矿山打交道了。

今天回想起来,尽管那几年生活枯燥、乏味,曾经为改变命运做了种种不成功的努力, 但收获还是不小的学会了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学会了矿山常用的一些基本技术(例如注浆技术、喷描技术等)。学会了如何处理一般矿山常见的工程事故,更重要的是逐渐适应了自己的工作环境、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可以这么说,我今天所取得的所有成绩,可能都来源于这四年平凡、枯燥又乏味的生活。

这四年,在心理学上称为适应期,我们每一个人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都要经过这么一个适应期,这个过程是最难熬的,但又是最重要的。

三、一段特殊的经历 ,增强了奋斗的信心

1998年底,我们学院(原采矿系)成立了一个开发室,对外搞技术开发,也就是开展商业活动,做买卖,我自告奋勇地加入了这个队伍。当时最迫切的心情,一是想趁机证明自己的价值,二是想找个发财的机会,我当时的工资不足100元,生活贫困又艰难。

分配给我的第一项任务是去深圳销售钻头。当时我们学院冯铭瀚教授研发了一种冲击钻钻头,苦于没有市场,我的任务就是到深圳的采石场推销这种钻头,打开深圳市场。完全没有推销经验的我从此便开始了短暂的推销员生涯,以下几个片段足见这项工作之艰难:

第一次去深圳,我一下子背了20个钻头,约有150斤重,到了深圳,又辗转到了住处,浑身上下被汗水浸透,肩上勒得全是血印,那种痛苦心那种狼狈是无法言喻的。

当时深圳采石场用的都是瑞典造的英格索兰钻头,我们带的是新产品,用户并不了解,也不敢购买,为了打开销路,我决定在一个叫做乌石谷的港资采石场作试验,借以证明我们的产品质量上乘。深圳盛夏的酷日是十分可怕的,阳光就像烈火一样扑在身上,让你喘不过气来。为了完成推销任务,每天肩背几个钻头,艰难爬到山顶的工作现场,工人开钻,我在一旁认真地作着纪录,每到中午时分,两眼冒着金星,几近休克,有时还要忍受工人的白眼。就这样连续试验了五天,结果证明我们的产品不比瑞典的差。也许是由于我们产品的质量好,也许是我的精神感动了他们,香港老板—次性订购了我们50个钻头,给出的价格超出了底价的一倍。回到住处,镜子里的我几乎变成了黑人,后背被太阳严重灼伤,揪心地疼,泪水和着汗水顺着双颊往下流,痛苦和兴奋交织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取得了踏入社会的第一次成功。

第一次推销成功以后,我踌躇满志、信心百倍,又背着钻头来到月华采石场推销,谁知一开始就遭到了迎头一棒。那天,我背了五个钻头,兴冲冲地来到了月华采石场,直奔场长的办公室,那位场长很不客气地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教师,是个研究生,来这儿销售钻头。他用奇怪的眼神上下打量着我说,你说你是研究生,不是骗子吧? ! (笑声)我这才注意到自己的形象:穿着一身脏乎乎的衣服,光脚穿—双破凉鞋,实在不雅。接着,他在我对面坐下,脱了鞋,把脚放在面前的茶几上,一股酸臭气味扑面向我袭来,强烈的屈辱感涌遍了我的全身,真想拂袖而去,可为了完成任务,又无奈地坐住了。他说,你既然是研究生,为什么不在家做学问,我们这儿缺的不是钻头,而是技术人员、知识分子。

然而,就是这个屈辱之地让我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就是这位看似粗鲁的场长,交给了我一生中第一个设计任务,他让我设计一条场区盘山公路,我勉强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在此之前我只是在大学期间学到一点公路知识,离做设计还差得远。无奈之下,便去书店买了一本公路设计手册,去商店买了笔、纸、尺,晚上光着膀子在灯下一边看书,一边画图。至此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缓坡段,什么是折返线,怎么计算坐标点,近几年我从事公路项目的基础知识就是由此得来的。苦战了两个昼夜,终于画出了图纸,场长非常满意,当场付给了我5000元,这是我平生挣的第一笔设计费,在十五年前,这可是一笔大钱,从此我知道了搞设计可以赚钱。

多次往返采石场,我发现场区山坡上不知为什么堆放着大片的大块石头,问采石场的技术人员才明白,原来由于这些石头体积太大,进不了破碎机的老虎口,不得已堆放在旁边,日久便成了规模。我萌生了—个想法:能不能把破碎这些石头的任务承包下来?我这人有—个特点,想到的事就会立即去做。我当即又—次走进了场长办公室,我对他说我想把破碎山上大块石头的活承包下来,他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说:“就你?能包得了这活?”接着他又说:“也好,给你一周时间,如果能破得了,按五块钱一方付你现金。”这可以算是我一生中承包的第一项工程,我立即投入了工作。两天后找到了一个包工队,我以每方三块的价格转包给了他们,五天后,破碎了山上全部八千方的石头,不到一周净赚了近两万元,第一次尝到了包工程的甜头,才知道包工程更能赚钱!(笑声)

深圳的经历是短暂的,但其对我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我说的这些小片段, 不是鼓励你们去当小贩、当倒爷、去投机取巧。我是想说,—个人只要有聪明的头脑,能抓住机会,你即使当小贩,也—定是—个成功的小贩。

善于发现并且能够抓住机遇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稍微遇到一些挫折,就怨天尤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机会和机遇就在你的身边,它需要你去发现,你去抓住,机会青眯每一个有准备的人。这就是我深圳之行的切身体会,它极大提高了我奋斗的信心! (热烈掌声)

四、艰难创业,逐步走上成功之路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过了深圳特区的洗礼,我已经很不安心于一般的研究工作,但又没有办法。1990年,我从深圳回到学校参加“整党”活动,恰巧系里刚从河北矶山磷矿接到了一个30万元的科研项目,经一些老教师的竭力推荐,当时尚是讲师的我被任命为课题组长。

三年后课题组的生存面临着首次危机:一是当时所从事的课题已接近结束,没有新的接续项目;二是由于没有掌握真正的实用前沿技术,缺乏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如果继续通过关系到处“跑”课题,按照传统思路“搞”科研,课题组注定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恰在此时,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一个在当时看来是奇异的想法:能否打破以往纯搞科研的固有模式,创造出一个将科研、设计和工程承包为一体的新的科研模式。我想,工科类的科研不能仅限于写论文、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由理论上的总结和归纳,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市场上立足,而直接参与工程项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但这种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无经验、二无队伍、 三无设备。别人不会的我们不会,别人都 会的我们也不会,只凭几名年轻人的热情如何能切入工程领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这艰难的一步。1992年,矶山磷矿西风井在掘进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淹井事故,矿山先后请了三家队伍,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花了数百万元,也未能将水堵住,到1993年初整个风井濒临完全报废的边缘。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机遇,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同课题组的同志们—商量,决定把工程作为科研项目承包下来。没有钱买设备怎么办?把剩余的课题费拿来买设备。没有技术储备怎么办?自己查资料、拜老师画图纸。没有钱雇工人怎么办?我亲自带领课题组成员自己打钻、注浆,一切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就这样,我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

但是做任何工作仅靠热情是不够的,由于没有经验,我们一连干了20多天,消耗了20多吨水泥,却一滴水都没堵住,课题组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回想那时的我自己,真是狼狈不堪,经常是两眼发直,看不到前途,但却完全没有了回头路。在一次吃饭时,矿上的一名管理人员近乎嘲笑地开玩笑说:“高教授技术真高,水没堵住却把水沟给加固了。”(笑声)我当时真是心力交瘁,一怒之下竟掀翻了饭桌!

掀饭桌是无奈的表现,我和课题组成员开始认真思考失败的原因。最后,我们终于发现问题出在浆液流量不够上,必须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于是我们便现场设计、现场加工, 苦战了几个昼夜后,制造出了—台后来获得国家专利被称为“双泵双液多功能混合器”的装置。1993年4月30日凌晨一点,当这套装置投入使用十分钟后,咆哮的涌水瞬间鸦雀无声了。这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时刻,我一屁股坐在泥水里,激动地几乎是号啕大哭!我始终觉着这是知识分子最最幸福的时刻!(笑声掌声)

此后,我们又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克服了种种困难,使用在实践中发明的“反向注浆 法”成功地完成了该风井的全部注浆堵水任务,在国内外创造了运用普通注浆法通过黄黏土含水层的成功范例。有一位国内著名的注浆专家在参观我们的工地后说:“你们能成功就是因为你们不会,会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笑声、掌声)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经过了许多风风雨雨,但西风井注浆这件事却时常浮现在我脑海。我常对课题组的同志们讲,尽管这项工程没有给我们带来效益,甚至赔了钱, 但它为我们锻造了一支骨干队伍,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施工过程中创造的多项技术日后给我们带来了滚滚财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今天可称为成功的话,那么西风井就是我们的井冈山,它是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功的摇篮。

后来,我们先后完成了本钢南芬露天矿5号导水洞特大塌方加固、玲珑金矿主运巷特大塌方加固和程潮铁矿主溜井特大塌方加固等多项矿山疑难工程。到1997年,我们又完成了科研方向的一次重要转折,开始将采矿学科的技术成果创造性地应用于交通与土建领域的工程建设,并获得了成功我们发明了一项“钻孔桩挡土隔水连续墙”技术,对广州新宝利大厦深基坑进行了成功加固,1997年被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节目拍成专题片。

从1998年开始,我们先后完成了京沪高速、同三高速栖莱段、洛三高速等12条高速公路的路堑边坡、古滑坡、高填路基及桥涵加固的科研与设计项目。完成了滨州黄河大桥、界河立交桥、高峪铺公铁立交桥等9座桥梁失稳挡土墙加固的科研与设计项目等。近十年来,我们在山东、山西、广东、河南、青海、江苏、黑龙江等11省市取得了推广应用性成果38项,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二项,局级特等奖一项,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热烈掌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完成的每个项目、每个工程,都有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细说了。

五、十多年奋斗,顿生许多感悟

谈到这里,同学们可能要问你们做了那么多的工程,是不是有多么高深的理论,有多么精妙的技术?如果要我回答,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 就岩土工程来说,要解决特殊的疑难工程,只是有“特殊的处治方案,常规的施工技术”。所谓“特殊的处治方案”,是指根据已经发生问题的具体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适用于处治对象的、非常具体的、特定的方案。它的特殊性表现在没有一处岩土工程事故是相同的,每个工程对象都是特定的、唯一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处治方案,一定也是特定的和唯一的。

所谓“常规的施工技术”,是指万变不离其宗。处治岩土工程不外乎有三种基本技术,就是描、喷、注。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下这个“锚”字,这得益于我所学的采矿专业,感谢在鲁中公司小官庄铁矿工作的四年,使我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锚”是指描杆,上向平打,可以作为梁来使用(例如:本钢南芬露天矿5号导水洞特大塌方加固工程等);下向平打,可以当作桥来使用(例如:玲珑金矿主运巷特大塌方加固等);垂直向下打, 可以作为桩来使用(例如:悦达起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基础加固、普尔斯马特中山分店营业大厅基础加固等)。它像是一个魔杖,许多疑难问题在它面前都会迎刃而解。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学会将特殊问题一般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相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处理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是最高明的。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疑难工程的研究,几乎每个工程都没离开锚、喷、注这几项简单技术。可以这么说,你只要灵活地掌握这几项技术,你就会成为岩土工程专家,就会在不断地成功中获得快感。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使用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技术,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你要有长期艰苦的工程实践。我想,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遵从同样的道理。

刚才你们看了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拍摄的关于我的纪录片,你们可能会得到一个结论:高老师就是胆子大,运气好!这其实是个误解。这是由于片子的编导为塑造人物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曲解了我,我想就这个机会谈谈我另外一个方面的理解:从事岩土工程这个行业,看似容易,实际上风险和难度都是很大的。其实从事任何行业,各有各的风险和难度。我认为我这些年的工作可以总结成这么一句话,叫做“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屡屡成功”。

所谓“大胆设想”,不是蛮干,不是想当然,不是异想天开。大胆是指在科学思维指导下的大胆,是在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下的大胆(例如:新宝利大厦深基坑加固工程)。否则,所谓的大胆,只能称之为蛮干和空想,大胆的结果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例如宁夏张家山煤矿矿难事故),大胆的设想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你的既定目标,才能称之为创新。

所谓“小心求证”,只有大胆的设想是不够的,你的设想必须经过一个细致的甚至是艰苦的落实过程,这样才能证实你大胆设想的正确。例如在设计阶段,你应该考虑到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尽可能地落实到图纸上,力争绘出一份完美的施工图。在施工阶段,你应该认真观察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处理每—个突发事件并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只有经过了这样严格科学的落实过程,才能保证实现你设想的成功。否则的话,任何有创意的设想,都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你大胆的设想会被别人称之为“吹牛”。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谁也不放在眼里,经常能提出—些“惊人”的设想,可是他一件事情也落实不了,“眼高手低”。其实呢,这种人所说的话不—定都错,有些甚至也有—些亮点,问题出在哪儿呢?出在落实!不肯落实,不能落实,这种人注定—生都是一个空想家,是不可能成功的。希望你们将来都不要当这样的空想家。

谈到这十多年的经历,我的感触很多,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经过长期的磨合磨炼过程,绝没有捷径可走,如果只是寄托着天上能掉下馅饼,那只是幻想。永远记住《国际歌》里的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上帝!”成功只能靠你自己来把握,靠你自己的艰苦努力!(热烈掌声)

六、学会做人做事,可以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下面,我想专门给同学们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你的设想、你的理想。

我经常问一些即将毕业的同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你要做的第—件事是什么?我的建议是:应该提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去扫扫地,应该给领导、给同事们倒杯水。这样,你的勤劳、你的谦卑就会赢得领导和同事们对你的好感,你的锻炼机会就会增多。很多事情,谁都能做,关键是领导愿意让谁做,给了你机会,你就会有业绩,你就有机会获得重用和提拨。一个人能不能干,有没有能力,不在于你能不能说,而是在于你在为你自己创造的工作机会中证明你自己,让事实说话。

刚工作时,我也是愿意发表高见,经常在开会的时候,领导说东,我偏说西,以示自己的高明,领导就说:“去去去,别说了,年轻人懂什么!”有时候也挺冤枉,觉得自己说对了,为什么不听我的,为什么不让我说?

时隔多年,我终千悟出来了其中的奥妙。其实,一个刚工作的年轻人,没有业绩也没有经验,很难引起别人的重视,而领导又需要权威,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的意见正确,应该在私下和领导沟通,让他慢慢接受你的观点,再变成领导的思想,你的目的也就间接实现了。时间长了,领导就会逐渐认识到你的价值,就会高看你一眼,就会给你提供更重要的工作机会,就会赏识和重用你。

我说这些,并不是教给你们如何去迎合领导、去媚上,这其实是—种人性,这是初入社会应该明白的最浅显的做人道理。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

记得在鲁中公司小官庄铁矿作科研项目时,领导让我去调查炮孔破坏问题。我很快完成了任务,并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论文。领导很高兴,帮我进行了修改,而我竟自作主张地署上自己的大名拿去发表。领导得知后非常生气:“这篇文章是你自己的吗?这是大家的成果!我当时很不理解,明明是我写的,怎么成大家的了?这件事我别扭了很多年,后来终于明白了,如果没有领导、没有这个集体,哪有你工作的机会?没有这样的机会哪有你工作的成绩?作为科研集体的一员,你的成绩首先属于这个集体,其次才是你个人的,做任何工作都要有集体观念。

其实要实现你的理想、达到你的目的,还有许多技巧,这方面我有不少经验可以讲给你们听听。

我们进入河南公路建设市场一开始也并不顺利。2000年初的一天,我们接到了河南某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电话,让我们赶到郑州开会讨论我们的方案,为了这次会议我们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信心十足地立即赶到了。谁知会议一开始,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受到了猛烈攻击,把我们的方案说的一无是处,甚至有人说我们这套方案是对设计部门的侮辱,说我们是纸上谈兵、耍花架子。我当时也是义愤填膺,同去的一位同志悄悄地对我说,高老师,你怎么不反击? 我何尝不想反击,但细看会议反常的气氛只能强忍住了,并且面带笑容,违心地接受了大家的意见。 会后,我们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他们终于接受了我们的方案,从此我们顺利地进入了河南公路市场并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想来,如果我当时忍耐不住,拍案而起, 拂袖而去,就会丧失进入河南的机会。

将来你们从事技术工作,少不了要参加各种论证会,如果要讨论你的方案,而你又想被通过,不妨听听我的经验。其实在这种会议上,只有少数与会人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你对这些人要倍加注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与会人员其实没有多少自己的主见,是凑热闹的。开会时,你一定要面带笑容,专注着主要专家的发言,并认真地做记录,以示对他的尊重,无论他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你都要点头称是。尽量利用会议中间休息的时间,以请教的方式向其推销你的观点。如果你能按此做了,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你的目的,切忌不要在会上为小事做无谓的争论。会后要尽量争取自己起草会议纪要,因为这样便于在纪要中阐述你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未来工作的展开。

我说这些,主要是想告诉你们—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有智慧、有技巧,需要有超凡的忍耐力,如果仅有匹夫之勇,感情用事,逞—时之快,就会丧失许多到手的机会,就很难取得成功!

七、临别赠言,迈好踏入社会第一步

同学们,你们好多人即将踏上社会,临别之前,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特别向你们强调。

1. 作为科研人员,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灵魂

党的“十六大”文件中反复强调“创新”的问题,“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我们从事的科研工作人们而言,敢千创新和善于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我有深刻的体会。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在涌沙涌水的地层打凿矿井是非常困难的,一般需要冻结施工,成本非常高。1997年,我们就接了这么一个项目,河北坝上地区有个煤矿主井在掘进过程中发生了突泥突水事故,只打了56米深的井几乎完全报废。由于县里财政困难,根本无力支付昂贵的冻结成井费用。接了这个任务之后,我突发奇想,考虑能否根据当地地处坝上高原、冬天气温低的特点,利用冬天大气的“冷冻能”对地层进行冷冻,而这种设想国内外没有先例,所有的设计都必须是新的,它涉及热交换的计算,冷媒材料的选择等。最终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对120米深、12米厚的流沙层进行了冷冻施工,竖井顺利地掘进完成,我们创造了利用自然气温冷冻成井的成功先例。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从事科研工作, 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创新,不墨守成规,才能获得效益,带来财富。从事其他工作、创新同样重要。

2. 无论你在什么岗位,即使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 都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我们这个课题组成立十几年来,可以说长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由于科研与工程结合在一起,在每个科研现场,我们都要在野外建立生活基地,需要搭帐篷,需要自己担水、劈柴、做饭。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要长期出差,最繁忙的2000年到2003年,平均每人年均出差达200天以上,个别同志甚至达到了创纪录的320多天。同时,由于研究的对象都是塌方类的岩土工程,工作环境十分危险,1996年,在完成本钢南芬露天矿导水洞特大塌方加固工程时,由于一次意外事故,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孙金海同志右手断了三根手指。当时正是严冬季节,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 孙金海同志的右手打着石膏、扎着绷带,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硬是坚持了三个多月,指挥完成了全部试验和施工任务。可以说,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所赚得的每一块铜板都有他们的汗水、血水和泪水!(掌声)

这些年,由于学院发展的需要,课题组每年都要给院里作一些贡献,个别同志有牢骚和怨言,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了会议,统一了思想:作为一个公民,首先应该爱国,作为一个单位的职工,应该爱这个单位,爱心和奉献精神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是极为重要的!大家充分认识到:没有北京科技大学,就没有我们这个学院,没有这个学院就没有我们这些教授、副教授。没有学校和学院对我们的培养,没有他们作为强大的后盾,我们又怎么能获得社会的信任和认可,获得这么多机会?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与这个学校紧密相关的。因此,作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是天经地义、无怨无悔的。

3. 低调做人,善待同事,宽容他人的缺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要出成绩,要取得成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作为领导,应该关心你的下属;作为一名员工,应该尊重领导、关心同事。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你就要谦逊、礼貌和诚恳地对待他人,处处与人方便,这样你就可能获得更多进步的机会。在这方面,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始终做得比较好。平常出差较多,如果哪位同志不在家,家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尽力帮助,谁家小孩过生日,总会派人前去探望,送个蛋糕、送枝鲜花,以示关怀;谁家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想尽量办法帮助解决。正是这样,这么多年来,同志们都能任劳任怨,几乎没有吵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这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破罐子破摔“

由于社会原因、工作原因、个性原因和心理原因等等,一般人在工作中、 生活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顺利是相对的、 暂时的,不顺利和遭受挫折是经常的、绝对的。 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在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和受到委屈时,不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 能在困境中迅速站立起来,总结失败的根源,把失败和挫折当成教科书, 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有的人稍微遇到一点挫折特别是受到一点委屈时,就暴跳如雷,骂领导、怨同事,破罐子破摔,甚至扬言“我不伺候他们了”。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你要知道,你所伺候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在许多时候,你可能真的受了委屈和冤枉,短时间内你也可能获得某种同情,但如果你长时间纠缠不休,像个祥林嫂一样到处诉说你的委屈,把主要的精力用在狭隘的事情上。三年、五年过后,当别人成果盈盈,你却一无事成的时候,你不但得不到别人的同情,甚至会逐渐被边缘化。在这方面我有过深刻的教训和体会,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细说了。

我们要永远记住小平同志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样适用于一个人的发展,只有当你发展了、成功了,你才可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才能真正证明你的价值!(掌声)

今天漫无目的地谈了这么多,希望你们能从我的经历中受到一点启发,顺利地踏上社会,并且迈好第一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成绩,不仅能超过我,还要超过你们的老师们。我相信这一点是肯定的、 绝对的!

在这里,我还要诚恳地跟同学们说,将来无论你们身在何处,无论你们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无论你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都要记住母校,记住教过你们的老师们,他们会为你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掌声)

我本人虽然没有直接教过你们,但有了这么一堂课,我们也算是建立了师生情分,将来你们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里有什么困惑,可随时来找我,我会尽我所能为你们提供帮助。我不仅愿意做你们的老师,更愿意做你们一生的朋友!(热烈掌声)

本文收录于《校友讲坛》第一辑(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