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体育情系奥运
人物介绍
楼大鹏,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生于193610月,北京申奥功臣之一。现任国际田联终身荣誉副主席,北京奥组委委员、体育部顾问。
楼大鹏从小旅居英国,1952年回国,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1959年至1966年在北京钢铁学院体育教研室任教,后调国家体委工作,历任国际司副处长,训练竞赛三司副司长,国家体委专职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橄榄球协会主席等职。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亚洲田径联合会副主席兼任竞走和技术委员会主任、亚洲铁人三项联合会主席、国际田联理事、国际田联副主席兼竞赛委员会主任和亚洲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副主席,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国际田联出任的最高职位。在国际田联任职期间曾任1988年、1992年、2000年奥运会技术代表和1995年、1997年、2003年、2005年、200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技术代表。曾经获国际田联银质荣誉奖章、金质荣誉奖章、国际田联元老奖章和国际体委颁发的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楼大鹏精通英语、法语,在北京两次申奥中均出任奥申委的体育主任,并两度成为申奥的主要陈述人。2002年至2004年出任2008年奥组委体育主任,承担了大量的奥运会筹备工作。
楼大鹏校友1954年至1959年在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就读,学习成绩优异,体育成绩突出,是一名优秀跨栏选手,曾以25″2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低栏全国纪录并获得1958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冠军。1955-1965年多次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田径运动会。
访谈内容
大家好!我对母校的发展一直很关心,很高兴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座谈。母校将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和柔道比赛这是很大的荣誉。应该说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自己没有去干钢铁这一行,而转行做了体育。所以今天我想讲讲我的成长过程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毕竟我已经70岁了,总要回忆和反思过去,有些想法可能与你们这一代相同,有些想法可能不同。我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清况,然后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提问,我愿意尽我所知道的回答大家。
【英伦生活】
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我1936年在上海出生,后来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去了印尼的爪哇岛,由于日军的占领在雅加达住了8年。我10岁到16岁是在英国度过的,因为身在英语的环境中,所以英语学得容易些——学外语环境很重要啊!
在英国我是外国人,所以当时上不了公立学校,只能上私立学校,而英国的私立学校又要求学生住校.千是我从11岁就开始住校,住到16岁。住校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英国的学校,你学习好人家不太注意你,但你若能够代表学校去参加体育比赛,可就成了新闻人物。英国那时看不起其他国家,中国人,亚洲人,在他们的印象里就是扎辫子、戴草帽、穿长衫。所以你要想在学校站得住脚,不受欺负,必须在某些方面,比如体育方面有一技之长.这一点也促使了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英国的公立学校是公费.但设施少体育条件不好;而私立学校,相对来讲缴费不少,可是体育条件比较好。英国的私立学校很重视体育锻炼,我在小学时,每天早晨跑步,到了夏天就去游泳,中学也基本是半天学习,半天体育活动。那时英国的中学是男女分校,我们学校不大,总共有400多人,都是男生。我是学校惟一的华人。我们冬天打橄榄球,夏天打板球,还有田径,网球……当时我比较害欢橄榄球,后来还当上了初中校队队长,大家对我就比较尊重。(掌声)我也喜欢短跑,曾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学校鼓励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团队和拼搏精神。比如,打橄榄球会使学生形成自我克制能力因为这种运动是硬碰硬,但你要能够控制自己,才不会因为互相碰撞而发火。毛主席1917年在《新青年》以“二十八划生”为笔名发表过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文中提到“通过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身体好像车一样,如果没有身体的话,知识再好也不行”,还提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体要运动,所以我觉得国家要通过教育和体育培养民族性格,体育锻炼是很有益处的。
12岁亲历伦敦奥运会
1948年伦敦举办奥运会,体育场就在我们家附近。作为华人我非常希望看到祖国的运动员去比赛。那届奥运会我们国家的足球队、篮球队以及田径运动的两个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他们从国内出发坐了一个多月的船才到达伦敦。当时祖国的体育经费很困难,所以运动员沿途还要打比赛筹款。
当时田径队来了两位选手,一位叫楼文敖长跑运动员,另—位是短跑运动员他叫陈英郎,来自台湾省,是1948年全国100米,200米和400米的冠军。当时我就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偶像。楼文敖在奥运会上参加的是10000米比赛,那年夏天伦敦非常热,参加10000米的总共有25名运动员,但最后只有17名跑完。冠军是捷克运动员扎托佩克——他是下届奥运会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的三项冠军。楼文敖是第17名,虽然跑最后,但他坚持下来了,我们都非常感动。几天后,他又参加马拉松比赛,那时还没有电视,所以我们就听广播。一开始广播10公里时,他是第二名,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广播20公里时,他还是第二,但广播30公里的时候就没听到他的名字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第一次跑,鞋又不合适,所以脚起泡了,没有跑下来。而陈英郎参加400米跑,他在最外道,看不见其他选手,在最后—个弯道落后了,赶不上最终没有进入第二轮比赛。但是我们觉得不管怎么样,能够看到祖国的运动员还是很高兴的,作为运动员,他们尽了努力,为祖国拼搏。
“祖国”的分量
20世纪40年代,你穿得比较体面,外国人往往认为你是日本人,很少有人说你是中国人,因为中国的国力还不够强。但我在英国读书时,有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当时国内正在打渡江战役,解放军在武汉附近准备过江的时候,英国的两艘军舰——其中一艘叫“紫金石”号,突然从上海驶往武汉,闯进中国的内河,他们以为中国的内河是随便可以去的地方。我军用炮火把他们堵住,最后他们只得灰溜溜地撤回去了。这件事情在报纸上报道了很多,作为华人我非常高兴,这可能是我们100多年来第—次对英国人说“不”。(掌声)
刚解放时,我们很多留英学生——包括咱们学校的柯俊教授,组织了—个进步的留学生组织。学习《毛泽东选集》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矛盾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内形势发展的情况。抗美援朝时期,我们在学校也经常谈论,而且往往要争论,每个人都站在本国的立场上。你会感觉到,可能英国人并不喜欢中国人,但却不得不尊重你。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民众要想受到别国的尊重,国家必须有实力。旅居海外的华人都能感觉到,在国内的时候你有时感觉不到爱国的概念,但出国后,你就会感觉到“祖国”这个字眼所占的地位。祖国母亲,不管她好看也好,还是有什么缺陷也好,她毕竟是自己的母亲!没有人不爱自己的母亲!
国外生活感想
当时我父亲在中国银行工作,中国银行是国家银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涉及银行到底是归属国民党还是归属人民政府的问题。当时我父亲和他的同事们认定银行应该忠于祖国,受中国银行总行的领导,因此电告北京总行。但当时英国政府还没有承认中国,官司就打到英国的法院,从1951年开始直到英国政府承认中国以后官司才了结。20世纪50年代,中国银行一直是中英建交前金融方面的—个窗户。
英国的生活,使我了解了国外的—些情况,并通过这段生活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这对我以后搞外事活动和国际活动是非常有用的。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很有必要。所以我们不仅要了解祖国的历史,还要了解世界的情况。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国外上学也有不好的影响,比如在“反右”的时候,自己的某些思想方法就难免会被责难。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会给他留下社会烙印,我们所受的不同教育也会在我们身上留下烙印。50年代受的教育和60年代受的教育所形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对你们的有些看法、有些想法就不太理解用现在的话讲叫“代沟”吧。
国外的生活虽然很充实,但我们还是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这激发了我强烈的回国愿望。1952年我国进入“过渡时期”,还没有开始第—个五年计划,国家也正准备新建设。那时候条件是很艰苦的,但是我们都有信念,都有目标。回国前的思想准备很重要,当你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时,艰苦就不算什么问题了。
【钢院求学】
浓厚的体育风气
1952年,我和姐姐就回国了。虽然生活上艰苦一点,但是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昂。我在华侨补校读了三个月,后来考入在西单的北京男八中,当时只有男生没有女生。伙食是每个月人民币八块五,我们很少吃肉,都是窝头、馒头,有时候只有稀饭,但生活也很愉快。八中非常重视体育,我在八中待了一年,由于在英国自己也很喜欢田径,于是就参加了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没想到还破了一次华北纪录,八中老师非常高兴。
1952年,八大学院成立,从南边开始是北京政法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和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那时候各大学组织中学生参观大学校园,以吸引学生报考。我参观了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还有清华大学等几所学校当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学生的想法都是必须要搞工业,搞重工业,对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看不起——其实现在来看都不错。于是我就报考了北京钢铁学院。那是五十年代初期,比现在好考,70%都能考上大学。我考上钢院,读机械系。
当时钢院也是新建,只有办公楼、理化楼和教学楼,没有图书馆,餐厅也正在盖,宿舍只有1斋、2斋,条件比较艰苦。学校南边是北医,北边是石油学院,对面是地质学院。那时候我们机械系一共有270人,9个班,学校还有采矿系、冶金系、轧钢系。钢院是非常重视体育的,学校里各系之间经常比赛,每年秋天、夏天都有校运动会,再加上每年的北郊运动会,北京市大学生运动会等,体育活动非常多。20世纪50年代,钢院在北京大学生运动会里只输给北京体育学院,清华的田径都落在我们后面。值得自豪的是1956年我们的篮球队还赢了北京体育学院。记得当时的学校搞接力比赛,绕着学校马路跑,同学们都敲着饭碗加油助威,非常热烈。(笑声)北郊高校运动会我们的对手是北京矿业学院,我们赢了比赛以后,食堂的大师傅专门给我们做很多菜庆祝。那时候的体育锻炼标准是“劳卫制”,即劳动与卫国锻炼相结合,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因为受到整个社会思潮的影响,学校把体育与实战相结合,学校里的体育风气非常好,体育活动也能够凝聚一个学校的力量。
我1958年破全国纪录,准备参加全运会,当时在矿院集训。那时候大跃进,指标都很高,赶英超美,所以训练量很大,每天练8个小时,早上练,下午练,玩命儿练,后来我就练伤了,右脚跟腱受伤。我是跨栏嘛,所以跨栏起跳就不能练。后来打针,封闭,觉得自己好了。眼看就要比赛了,时间不够,所以又练,又坏,反反复复,右腿不行,练左腿,练三级跳,多级跳。最后左腿也练坏了,结果没参加全运会,感到非常遗憾。那次我院同学拿了6枚金牌,女子手榴弹、男子链球、男子1600米接力等。还有大家都知道的李敏宽,国家女子垒球队的教练,那时他是北京棒球队队员,400米接力也拿了金牌。我们学校拿的金牌比江苏省还多,当时是很值得自豪的。(掌声)
1959年毕业的时候,许多同学留校。有些到政治教研组当政治辅导员,有些到物理系当物理老师,有些到机械系当数学老师。学校征求我的意见,希望把我留在体育教研组,教体育,搞代表队问我同不同意。那时基本上都要服从组织上的分配,我也喜欢体育,自己跟腱伤了以后,我一直觉得不甘心,所以就同意留校工作,—方面是搞代表队,—方面自己恢复训练。
我学的是钢铁机械,后来教了体育。有人问我有没有后悔,我说没有,因为我感觉在以后的工作中很有乐趣。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他的学生有成绩、有成就。当一个短跑不及格的同学,经过训练及格以后,或者—个同学学会了做前滚翻,作为老师来讲我就非常高兴。体育课培养学生兴趣,关键是通过体育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体能方面、力量方面、跳远、耐力等方面,这些都是田径运动所需要的。当时我也看一些外文资料,由于体育资料有限,我们使用的都是俄文资料,田径方面的英文资料也不多。我父亲在国外工作,就把—些英国的体育资料寄回来,当时我就一边教体育,一边翻译文章,交给我们的体育研究所。
大学需要培养的几个能力
我在钢院学了5年,工作了6年,一共是11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很融洽,大家都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努力实现第—个五年计划。可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我们的学习也受到了—些社会活动的影响,因为那个时期运动特别多,从1954年开始,肃反、整风、反右,大跃进,—直没停过,所以造成学习上不是很连贯。大炼钢铁的时候,我们代表队就留校,翻修操场,老师带领我们把整个操场翻起来,筛土,压煤渣。当时也有不少同学去鞍山、太原钢铁厂劳动实习。那时候太原钢铁厂比较破旧,鞍山钢铁厂相对比较先进。为了完成国家的任务,有些钢铁厂不及时补炉,如那时的太钢就常出钢水事故。后来60年代的学生同样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我们这届本来是1958年毕业的,但后来改成五年制了,直到1959年才毕业。上大学时前几年是学基础课,包括数理化、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等。基础课很重要,比如说力学,悬臂梁,支—个支架,在施工上还是有用的,包括你要搭个架子什么的,你就知道载荷是怎么分布的,后来搞体育对运动力学也有用。我是学机械的,那时候专业课分得比较细,包括轧钢器材,轧钢机械等。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来讲,打基础非常重要,因为你学了专业,出去以后可能并不完全对口,尤其是你的专业知识越窄,以后出去的工作对口越难。所以在大学里,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学会思考。毕业后工作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期间应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尤其是分析能力。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觉得语文,外语,数学是基础课,很重要。语文培养思考分析合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基础,外语作为一种工具也很重要。现在计算机又成为一种新的工具了,我只是会用,但出了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处理,遇到病毒更没办法了。你们肯定非常厉害,电脑玩得很好。这些新的工具我们必须掌握。
在学校里,还有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我主张不要死读书,书固然要读,但文化活动、体育锻炼和各种兴趣爱好都要培养。因为毕业以后,你掌握一门技术,有一些爱好,懂得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对聪明的理解不像现在,我们当时说这个人聪明,就是说他的理化考试怎么样,光从他考试的分数来看。但实际上很多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些学生在学校学得很好,出去工作不一定能打开局面;有些学生在班上学习一般,但他在某些方面很强,善于交流,善于沟通,善于组织,工作以后就会得心应手。我从报纸上了解到,很多现代化的企业非常重视毕业生的沟通、交流、组织能力,面试的时候就看你交流能力怎么样,看你在学校的经历情况。所以一个人思维越活跃,各个方面越有经验,就越容易开展工作。
【体委工作】
恢复中国会籍
后来国家体委希望我去工作,当时学校体育老师也不够,就跟国家体委商量“一换一“,钢院需要一个篮球教练,他们就调过来一个篮球教练,把我调到国际司,对换过去了。国际司一方面是跟各个国家的体育部门进行交流,签订体育协议,一方面是和国际体育组织打交道。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处境是很困难的,因为在很多国际体育组织中,我们不是会员,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是一个美国人,他一直搞”两个中国“,所以很多国际组织中都是台湾占据中国的席位。
1974年,伊朗举办亚运会,伊朗方面要我们参加,可按规定如果不是国际组织会员就不能够参加这些国际比赛,当时我们积极开展交涉工作。在伊朗等亚洲国家的压力下,国际泳联、国际田联等国际组织开了个特例,虽然中国不是会员,但允许中国参加比赛。后来我们就在伊朗参加了一次亚运会。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组织也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的作用。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也在变化,新的领导人能够从长远看问题,所以许多国际组织作出决定开出台湾,恢复我们的会籍。中国参加国际比赛,台湾要想参加必须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不能用过去的旗和歌,必须用中国台北奥委会的会旗和会歌。而我们中国,就叫中国奥委会。所以1980年以后我们可以参加奥运会,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1984年我们恢复会籍后第一次参加了洛杉矶夏季奥运会,推动了体育的发展。
【北京奥运】
我们申奥成功了
恢复会籍以后,我们国家一开始只是以参加奥运会为目标,没有提出申办奥运会。1990年举办亚运会,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能不能考虑申办奥运会,从那时我们才想到申奥。当然,100年前的《天津青年》就曾有人发表文章,畅想中国何时能申办奥运。1991年我们开始着手准备,因为是第—次参加这种工作,很艰难,但我们有这个愿望,有这个决心,遗憾的是,我们最后还是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现在反思来看,其实当时我们在各个方面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可惜是可惜,但我们觉得8年以后我们再申办奥运会,到时候国家的实力、队伍的成长情况和老百姓对奥运会的认识等方面就会比较成熟了。
我经历过无数次考试,2001年申奥可能是最紧张的.但我有信心及格。北京已经不是当年的北京,经过8年的努力,国家在逐渐强大,北京的经济在飞速发展,这是最让我自豪和自信的地方。我的观点是,陈述固然很重要,要确保没有失误,但投票不完全是看陈述得如何——有人就说陈述不能争取票而可能会丢票,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强大和城市的实力。
虽然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在7月13日才会揭开谜底,但在赴莫斯科前,我就已经有了信心。当时我就有一种此次申奥会成功的预感,因为此前我们呈交国际奥委会的申办报告,向评估团介绍情况等都显示出北京的实力,国外舆论也认为北京领先,所以我很有信心。这种自信一直持续到莫斯科,持续到萨马兰奇先生宣布2008年奥运主办城市那—刻。到莫斯科后,我的工作主要是准备陈述报告以及对现场提问的回答。国际奥委会在12日给各申办代表团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出席我们招待会的各国记者非常多,问的问题也多,这个招待会的效果很好,我们就更增强了信心。
7月13日陈述当天,按照国际奥委会的安排,上午大阪、巴黎、多伦多3个候选城市做陈述报告。大阪奥申团第一个出场,他们没有将风光片放在前面播放,而是穿插在陈述过程中,效果挺好。巴黎艺术氛围浓厚他们的陈述安排得也颇有艺术性,风光片由3组人物串接起来,自然而然地展现出巴黎的都市风光,交通、场馆设施不作直接的交代.而是借片中人物对话道出。可是,陈述者过于相信自己的口才,他们的陈述效果并不太好,
许多记者都觉得他们有些傲慢。多伦多的陈述得到了普遍的好评,他们出场做发言的7个人中5人为女性。这5位女陈述人充分发挥了女性的魅力,无形中缩短了与委员们之间的距离.多伦多的成功使我感到很紧张,形势已经很明显,多伦多是北京最强劲的对手。我问奥申委的一位朋友,被那个有没有可能在第一轮就被通过。他分析说,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第一轮选票通常比较分散。他认为,第三轮是关键,因为如果伊斯坦布尔和大版在前两轮被淘汰掉,他们的选票应该大多流向北京。如果北京不能再第三轮投票中胜出,到第四轮投票时,巴黎和多伦多的选票就有可能合二为一,那样就有可能重演1993年时投票的场景——曼彻斯特和悉尼联手战胜北京。
相比之下,北京的陈述也有自己的特点,很平实,按照规定的45分钟准确无误,很守规则。下午3时整,北京奥申团开始作陈述报告。何振梁先生主持,李岚清首先代表中国政府表明态度,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接着北京奥申团主席刘淇、执行主席袁伟民、我、秘书长王伟、形象大使邓亚萍、杨澜、运动员代表杨凌等依次上台发言。我在准备发言时反复研究了录像,研究自己应该如何看稿,如果看讲话稿的话,头抬得太多,但如果背的话又太机械了,所以决定要自然些,像讲故事一样地把事实和自己的观点讲出来。这对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觉得自己是个很用功的学生。我最羡慕的是杨澜、邓亚萍她们这些年轻人,会微笑。陈述前我天天对着镜子练笑容,不过到时还笑不好。(笑声)
陈述后的提问有两个问题是由我回答的,有关交通和场馆建设。我对北京市的财政和工程设计力量很有信心,肯定能在要求的2006年底前完工。我们的陈述从质量和时间的掌握上都比较令人满意,并且对于很多奥委会委员的提问,我们的回答简洁、得体、到位,使提问者得到满意的答案。从陈述厅出来我们得到很多的祝贺,现场记者也纷纷围上来采访,虽然还没投票,但我觉得好像北京已经成功了,有—种胜利者的感觉。
第一轮投票结果,大阪首先被淘汰,第二轮投票结束后,4个监票员都从座位上站起来,我就想,一定是北京嬴了,因为原本投向大阪的票不会流向多伦多,只能流向北京!在最终的申奥结果出来时,我禁不住欢呼,我很激动,但我没有流泪,因为有了之前成功的思想准备,在当时的电视转播中我见到国内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反而特别感动和激动!
2001年申办奥运会,我认为北京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从没有举办过奥运会;二是北京和全国人民非常支持奥运会;三是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全力支持奥运会;四是北京有着悠久的世界文化遗产,申奥体现了体育文化与环保相结合的理念;五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令世人瞩目。从北京市政府的财力来说,完全有能力成功举办奥运会。还有中国人民一向欢体育运动,一贯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如果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有13亿中国人民参与,对奥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和促进。
备战北京奥运
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按计划所有设施都会按时或提前工,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必须努力,毕竞我们是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我相信我们的硬件没有问题,都可以如期甚至提前完成,管理模式里面有一个配合的过程,如何把我们的体制运用到国际大型活动中很重要。国际奥委会很支持我们,但也有些担心,现在每半年就给我们开一次会,定期检查我们的筹备情况,它有一个网络,什么时候开始什么任务,什么时候开始卖票,什么时候检测场地,都是设定好的。我相信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做得很好。
我们北京科技大学就承担了跆拳道和柔道的比赛任务。那么,观众怎么组织,观众对跆拳道、柔道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有没有耐心坐下看完比赛,能不能非常友好地鼓掌,还有语言问题等等。陪团的翻译,可能不需要你们出,但是在学校里面的导游需要你们组织,陪团也好,组织工作也好,一个是交流的能力,一个是知识面的问题。你们会接触代表团,有时还有很多游客、运动员家属、拉拉队,你们还会见到中国外省市来的代表。而像柔道、跆拳道这些我们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对奥运会的知识和外国人的心理状态要有所了解。给国际奥委会委员做好讲解也很重要,可能有时我们的小伙子,小姑娘因为知识面的限制,或者是不好意思跟那些老头多聊,我觉得学校的教授如果身体好一点,外语能力强一些的都可以出来做一些接待工作。
奥运会上运动成绩固然重要——没有好成绩就会令国人失望,但是每场比赛,只要努力了就可以。你拿到冠军,但如果你国家的观众不文明,人家就不会佩服你。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搭好—个台子,各国运动员来参加比赛,通过这个比赛让他们了解中国的面貌。我们的理念是“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我认为,“人文奥运”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北京举办奥运会要增强“人文奥运"的理念。我国人口众多,有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举办奥运会,给各国朋友接触了解的机会,是东西方文明融合的盛会,要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明之间的交流。
展望2008年,大概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其中大概有100多个代表团来自发展中国家。运动员作为奥运会的主体,能拿到奖牌的是少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运动水平所限,他们的选手更多地表现为参与,可能过早被淘汰,甚至有些还达不到报名标准。办奥运会如果有了“人文”理念,就会更关注这个弱势群体,没能参加全程赛事的运动员,我们要充分安排好他们富余时间的活动。一些报名未达标的,按奥运会惯例,能够邀请来北京的,我们就盛情邀请他们。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大学和中学,与外国奥运代表团队结成“对子”,建立联系,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世界,关注对方的国情人文,可请驻华使馆讲讲课。总之,要让发展中国家,甚至小国、穷国感受到北京奥运会和中国人民对他们的关爱。同时,要多办一些体育文化节,传播奥林匹克知识。中国观众除了文明礼貌之外,也要对体育做更深刻的理解,明晓胜负规律,既为本国选手加油,也为外国选手鼓劲,这才表现出对运动员的支持和尊重。
谈到中国田径,虽然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突破,但是在田径所有46个项目上,我们也就有6,7个项目具备进入前八名的实力,因此我们必须在继续保持这些项目不断进步的同时争取在—些弱势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这样才能在2008年有更多项目的选手进入决赛和前八名,决赛有中国运动员,观众才有加油的对象。国际田联内部也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田径的发展,例如刘翔,从他打破世界青年纪录开始到世锦赛、室内田径锦标赛,国际田联一直给予他充分的关注,看着他—步步成长。国际田联希望亚洲水平提高,使田径真正全球化。
我经常去国际田联开会,对国际田坛的发展趋势和动向比较清楚,我认为中国田径要取得发展,首先还是要加大宣传和普及田径运动的力度,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田径运动的热情,毕竟这是—项在世界上开展最为普及的运动,也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要强化科研力量,在运动员刻苦训练以外,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科学的配合和支持,使训练的针对性更强。最后,我们还应该努力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将训练和比赛有机地结合起来,缓解运动员在大赛时的紧张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人生感悟】
快乐工作,享受生活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个人的工作对社会有用,他在生活中就能够感到乐趣。有的人虽赚的钱很多,但是他对工作没有什么乐趣的话,最后他会感到遗憾,没有成就感。从我的工作中体会到,做工作,我要做到自己喜欢的程度,哪怕这个工作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工作,要在工作挑战中去找乐趣。有人可能说,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所以我一定能做这个工作。这很好,很多工作要在实践和工作中去爱上它,你以后可能就往这方面发展。你们学习外语,也可能你学的并不是你喜欢的语种,但是你得有信心,要通过了解和熟悉转变为喜欢。这点很重要,你一定要认真,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对专业的感情。对翻译工作我也是一样,一个文章翻译了以后,再多琢磨—遍,是可以再改进的,你再读,总是还可以再改进。无论做什么工作,你都要争取做到由不了解到了解,由了解到精通,这样才能提高。这样到最后有一成绩时,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任何工作你都可能有由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我觉得自己能做到现在,从体育老师、翻译、干部到国际组织官员,除了自己努力,领导培养外,还有个机遇的问题。我参加的这些工作,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申办奥运工作,领导是根据我的专长来安排的没有我别人也一样可以做成。我很高兴的是自己的工作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
如何处理个人同社会的关系,也是一个你们会面临的问题。一个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他总是会与社会产生关系,你说大公无私可能做不到,但有些人他能做到,过去有很多专家工作在沙漠里,几十年如一日,这些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我想大多数人都存在如何处理公与私的问题,完全按照每个人的主观要求,我想这不太可能。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得好,你的生活就会过得更好一些,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使你的人生很不顺畅,特别是处理名与利的问题——这是我们好多人都面临的问题。淡泊名利对年轻人来讲是很重要的,按劳取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许多科学家、文学家不是追求大吃大喝的,他们的爱好就是工作,工作就是他的幸福。
我希望你们也能在工作中得到幸福,在家庭中得到幸福,而不是去追求那些看起来幸福,实际上并不幸福的东西。显贵并不代表一个人高贵的品质。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讲,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得到快乐,享受生活。我四十几岁的时候还是一家四口一间房,但工作和生活很愉快,现在住房条件好多了,可以说是幸运者,但你们在工作中永远要有一种不满足的精神。真正搞科研的人,不是把时间花在生活上,而是要在工作中得到满足。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现场问答
问:楼老师,您好!您曾经在英国留学,您能谈谈英国的运动人才培养机制与中国的差异吗?我们知道西方国家进行的是大众教育,而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有哪些不同?谢谢!
答:英国比较重视发展体育活动,有体育传统,业余球类、长跑运动普及,小城镇俱乐部、社区比赛非常常见。国外另外一部分是职业运动,像美国的橄榄球、英国的足球。美国过去50年参加奥运会的大多是大学生,但是现在美国奥运会选手很少有大学生,因为现在奥运会水平很高,很多都是职业选手40岁了还能比赛,怎么比?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参加职业比赛。目前我们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大都是专业队的但还不是职业的,他们还有第二次工作定位的问题。完全等到经济发展,通过学校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就要经过很长的过程。
从专业的角度讲,我们要通过专业队的提高来带动群众体育的开展,比如一个刘翔,促进了大家对体育的关心,所以中国的模式和外国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通过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来促进体育的普及,但是提高必须建立在普及的基础上。而现在我们普及的基础还不够好,尤其像田径——包括中学、大学的田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现在运动员主要通过体校——各种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来培养。以后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会有变化,但过于急剧的变化会导致别的问题。
当前—个中学生学习好,体育才能也很好,家长首先考虑的是让他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上大学以后,有的学生事业心很强,一定要提高体育成绩,去争取奥运会冠军,另外一些好的苗子到大学以后,满足于大学运动会成绩,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继续努力去达到世界水平,可能进入大学之后就有另外的目标。而且大学的运动专业水平强不强,训练时间够不够,都是问题。根据我的经验,时间不是大问题,你可以一天练一次或两次,提高质量,不需要你一天练个小时,学习和训练都可以搞好。但有些体育运动,比如体操、跳水,你不从五六岁开始,而从十一二岁开始的话,根本达不到世界水平。在美国大学为什么黑人运动员多,因为黑人要争取社会地位,对他们来讲,通过体育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明星。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经济条件会对体育发展的道路产生影响,今后中国的体育到底走什么样的道路还应该继续探索。中国学校要鼓励体育拼搏精神,.现在北京的学校,锻炼的条件比过去提高了许多,但学校里头文化课压力大,认真训练的人并不多,学校需要加强体育活动。英国的体育投资有学校投资、国家投资和家长投资。在美国,像花样滑冰、网球,是家长投资,等成名之后自己再赚钱。在中国做不到,丁俊晖只是偶然现象。就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讲,还需要社会、国家投资来解决,尤其是农村的学生,那些有天赋的,如果不参加集训,不到运动学校,不到运动队,就埋没了。
我希望专业队能够给小运动员提供足够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学习,因为往往从小在专业队训练的运动员文化水平不高,出来之后找工作难。所以我们要抓好文化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提高专业技术。所以要保证运动员又练又学,有所提高,像清华现在走的就是这条路。我认为,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这种模式会逐渐变化和改善.可以说提高带动了普及,普及是提高的基础,刘翔可以吸引很多人去看比赛,但是不—定有很多人参加体育活动,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参加体育锻炼(掌声)
问:楼主席,您好!我想问一下,国外的运动员都是职业运动员,国内的都是专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通过参加商业活动来挣钱,我们都是国家包办,我们是否也会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谢谢您!
答:美国规定大学里的篮球队员、田径队员,不能参与商业活动,不能做广告,只有离开大学以后,到职业队,通过合同,你才有权利做广告。有些运动员学习并不好,他却上名牌大学,因为美国的大学需要通过这些运动员来提高学校的声望,甚至有的大学的足球队、橄榄球队的门票收入是学校收入的1/4,或者更多。在美国的很多大学,足球场有六七万人的看台,室内馆有两万人的看台,大学就是通过篮球、足球和冰球挣钱来解决部分经费,所以这些运动员就是学校通过奖学金的形式来培养的。运动员高中有成绩,大学就录取他,即便他专业知识成绩低,也给奖学金,学校出钱培养培养之后又通过比赛赚钱。而英国的运动员没有出名以前,都是由俱乐部培养。
世界上真正能养活自己的运动员很少,比如田径,可能只有几十个,世界铅球冠军靠比赛就养活不了自己。在田径中有些项目比其他项目更受欢迎,好比有些金牌是24K而有些是18K一块,比如说100米、撑杆跳高、1500米、10000米等影响大,像马拉松冠军的奖金可以达到5万美金.英国的一个女马拉松运动员,是个超级明星,她的出场费是20万英镑,但是铅球世界冠军出场参加比赛,最多给你几千块钱。对于大奖赛,不同项目有不同的出场费,有些可能是1万甚至几万美金,但一个铅球世界冠军出场比赛,可能也就几千美金。所以在田径里头,真正成为职业运动员,靠收入养活自己的人没有多少。但是英国、法国等国体育部门或田径协会都和这些国家级运动员签订训练合同,运动员可能在工厂工作,也同运动员签订合同,提供训练经费,运动员就有义务参加必须的集训,遵守有关规定参加相应比赛。
有些运动员的培养靠社会民间投资,有些靠奥委会,有些国家奥委会利用发行彩票,把钱分到各个项目上。总之,运动员的培养总是要有部门来出资的,像日本的长跑运动员,都是大公司,如三菱公司这些企业资助的,半天工作,半天长跑。但是有的国家,企业不达就是国家来养,像俄罗斯。不管是国家养也好,社会养也好,企业养也好,家长养也好,只要不埋没这个运动员,在社会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并不矛盾。
射击、击剑、举重、游泳这些项目很难职业化,因为没有人愿意花钱去看,也没有吸引眼球的东西。但在美国,摔跤却有人去看,能够职业化。职业化要有市场,没有市场是职业化不了的。在瑞士,铁人三项是靠部队来培养的,射击是靠枪支公司和子弹公司来培养的,不然,谁买得起枪和子弹?我相信我们不同项目会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至于怎么发展,不同的项目特点不—样,有些项目可以放到大学,有些需要放到公司企业,有些要放到俱乐部。有些会职业化,有些不行。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不管怎么发展,目前我国体育存在不足的地方需要研究解决。(掌声)
本文收录于《校友讲坛》第二辑(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