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公众号

校友微信平台

人物访谈

从志愿精神谈起——王民忠

从志愿精神谈起

人物介绍

王民忠,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内蒙古准格尔旗人,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铸造专业。现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1年,王民忠考入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铸造专业,学习成绩优异,任系 团总支宣传委员、副书记职务。1985年,毕业留校,曾任学生辅导员,冶金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冶金学院党委书记,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党委副书记,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等职。主编《象牙塔里的这个春天:生 于八十年代》、《缔造传奇:机器人大赛揭秘》,发表论文20余篇。

王民忠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善于理性思考。特别在担任学校领导和市委教育工委领导期间,他坚持在业余时间为各级学生业余团校和党校学员讲课百余场,听众数万人。他富有时代性、思想性的演讲内容,循循善诱、幽默生动的演讲语言,以及睿智而又富有亲和力的人格魅力, 影响了一届又一届青年学子。

访谈内容

上午好!前几天,团委老师邀请我参加咱们的校友讲坛,让我谈谈自己工作几年来的体会,特别是自己在迎奥运工作中的体会。今天是科大奥运志愿者管理骨干通用培训的启动仪式,我想借此机会以校友的身份,和学弟学妹们谈一谈自己这些年工作的一些感受,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一、从奥运志愿者谈起

1.除了热情,还需要什么?

既然是奥运志愿者的通用培训,我就从志愿者说起。谈到奥运志愿者,大学生现在的热情非常高,我听说报名的人数已经突破了 80万。这种热情是很值得肯定的,这是年轻人的特点和优势,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 但是,我最想和大家交流的是,除了 “热情”之外,更值得我们思索的是:如何当好一个志愿者。

在前一阶段“好运北京“系列赛事中,我们的志愿者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志愿者上岗的时候很好,很努力、很称职,也很辛苦。但是一旦工作结束,轮岗休息时就变样了, 随便往那儿一躺。喝完的水瓶随处扔,还做出很多不雅观的动作。为什么志愿者岗上岗下的行为不一样呢?志愿者在岗上的行为是经过培训的,大家都知道在志愿者岗位上应该怎样做,也能做好;可是一旦离开志愿者岗位,大家就露出“本来面目”了,(笑声)“恢复”得很快,这说明我们本来就是这样子。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文明和素养的养成问题。所以,北京市提出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口 号绝不是空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以奥运为契机,做好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把上岗时的言行更多地保留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也是奥运遗产。

人的素质和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在德国看到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个年轻人在绿灯还没亮起的时候,抢着过马路,一个老太太非常气愤地纠正他,为什么呢?因为那老太太带着孩子,她认为这个年轻人做了一 个坏的榜样,让孩子觉得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而这将对孩子的生命造成威胁。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不同层次的启发,提高志愿者乃至全民的文明素质,离不开社会大环境;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知识和素质层次比较高的群体,不仅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承担起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成为社会的示范,引领风气之先。

曾听不少人谈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志愿者,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一位官员踏上雅典的感受:这位官员一上车,作为志愿者的司机就用非常流畅的英语和他们交流起了关于中国的话题,比如中国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他最喜欢中国什么地方等等。一个外国人对中国了解得如此清楚,这是非常难得的。特别是在前往驻地的过程中,他还不断向大家介绍沿途风光。提升素质,对于我们来说,任重道远啊!

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除了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热情和决心,还需要追求卓越,注重细节。因为奥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克服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中国菜是世界闻名的,北京办奥运肯定要用最好的美味佳肴来招待四海宾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摆在我们面前。运动员用餐的时候,不仅要求饭菜可口,而且还需要了解食物的热量。奥组委后勤部考虑到了 这样的问题反映了我们奥运筹办工作追求细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很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领悟,再落实到志愿者的工作中去。

2.爱心传递的真实故事

讲到志愿者就不能不提到“爱心”这个词汇,或者说是“志愿者的利他主义精神”,我认为这是志愿者最核心的精神和价值。有一个故事,我觉得能够很好地诠释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志愿精神。

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克雷斯的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他的车陷在一个坑里,真是求助无门。恰巧来了一辆马车,他就请求驾车的人,帮他把车拖出来。费了很大的力气,赶车人把克雷斯的车拖了出来。而当克雷斯拿着钱要回报赶车人的时候, 赶车的人却说:“我不需要任何回报,只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能像我一样无私地去帮助别人。”从此以后,克雷斯一直不忘帮助别人,也没有忘记要求被帮助者给他一个同样的承诺。非常巧 合的是在四年后的某一天,克雷斯被洪水困在了一个小岛上。 这时,他又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当他要报答那个人的时候,那位帮助他的人说出了四年前赶车人向他说的一段话,也是他四年来一直向别人说的:要他作出承诺,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能够无私地去帮助别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心是可以传播的,实际上,我们的志愿者就是在传播爱心。曾经有机会参加一次境外的赛事,我注意到了这样一幕:有一排志愿者面向观众站立,他们的身后就是赛场,比赛进行了 8天,他们就这样站着服务了 8天。比赛结束后,有人采访他们中的一个志愿者:“你觉得比赛怎么样啊?“她说:“我并不知道,因为比赛期间我从来没有回过头。”我为 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当好一个志愿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一种奉献自己、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升华自己,而不是近水楼的功利动机与盲目参与的短期热情,这样的热情是不能持久的,也是会在一不留神间消退的。

3.百年奥运梦想

前不久,我们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宣传奥运的文艺晚会一一首都大学生“青春奥运,微笑北京“专场文艺演出,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观看了晚会,并在晚会的最后,向演员和观众即兴发表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长春同志对这台晚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要求我们过一阵给准备参与2008年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作一次专场演出。

听到长春同志的鼓励,所有参与筹办这场晚会的同志都非常兴奋,也备受鼓舞。这台由教工委牵头、各高校大学生参与的晚会,不仅成功展现了北京大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精神面貌,更反映了我们大学生对奥运的热情和自己的理解。不夸张地说,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大部分观众都掉了眼泪。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最宝贵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找到一种被感动的体验。对于一个文艺作品来说,最难的就是要到观众的眼泪,特别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眼泪。所以当我看到我身边的观众在悄悄地抹眼泪时,我知道:我们成功了!

我想选取这台晚会中的一个开篇环节,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奥运以及奥运教育的理解,这也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我们现在总说“百年奥运梦想”,这个“百 年”并不是随便说说的,它不仅真实地发生过,而且和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办,有一种说法是当时中国清政府也接到了邀请,但由于当时的部分官员不知道“田径”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而没有参加。其实当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历史背景: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我们战败了。如此背景下,中国缺席奥运会也很容易理解了。

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时,我们同样也接到了邀请,但大家都知道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我们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哪有能力出席奥运会。因此, 在1908年一个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向全中国人提出了三个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奥运三问”。即第一问:什么时候中国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第二问:什么时候中国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第三问:什么时候中国能举办一届奥运会?这便是国人百年奥运梦的起点。三个问题看似寻常,却使无数国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殊不知,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居无定所,这三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变成了旧中国人心中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1932年,一位青年学生回答了三问中的第一问。东北大学的青年学生刘长春单刀赴会,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一一成为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个中国运动员。在中国人的奥运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的第一笔。

然而,这迈向奥林匹克的第一步却异常艰难:尽管这位有着亚洲飞人美誉的学子十分渴望着奔赴赛场为国争光,但当他得知日本侵略者正在密谋让他作为伪满洲国的代表参加这届奥运会时,他毅然在《大公报》上发表声明:“苟余 良心之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为傀儡国牛马!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后是张学良将军慷慨解囊,拿出了 8000元现大洋给他作经费,他才得以成行。就这样,刘长春在海上漂泊21天后,只身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下船时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在身体几近脱水的状态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刘长春被淘汰了。

直到1984年7月29 B,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一声枪响,中国奥运金牌“零”的 记录成为历史!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人开始企盼能举办一届奥运 会。而“奥运三问”的最后一问:“中国何时才能举办一届奥运会”将在《天津青年》提出问题 100年后的2008年成为现实。

4. 2008奥运会,我们生逢其时

回答“奥运三问”,实现中国人的奥运梦想,我们用了整整100年!中国人与奥运的百年情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个人的梦想与祖国的复兴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国运兴,则体育兴。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伟大成绩,正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的写照:中国人从1977年开始,只用了 20年的时间,人均收入就增长了7倍,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不可阻挡!这才是百年奥运梦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说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2008年北京奥运对于中国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可以说,我们每个有机会参与奥运会筹办工作的人, 特别是我们在座的奥运志愿者,我们生逢其时!现代奥运会已经举办了 28届,在 这100多年的历史中,只有4个城市举办过两次,北京不知何时才能有机会再次承办奥运会。我想,很可能我们的一生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将服务在奥运现场。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但我相信参与奥运、服务奥运的这段经历应该是可以载入“个人史册”的。所以,在座 的各位,包括我在内,我们都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此时此刻,我想用著名的教育家、南开大学的老校长张伯苓当年的一句话来结束这个部分内容:“中国举办奥运之时,必是我中华腾飞之日!“(热烈掌声)

二、承担社会工作的意义何在

学生来到学校是学习知识的,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工作呢?我曾在报纸读过一 篇文章叫《正班级待遇》。说的是一个乡长给校长打电话想让他儿子当班长,校长就让班主任举行选举,结果却没选上。为了给乡长一个交代,他想了一个办法,让班主任在班上宣布了两条规定:第一,班长不在时,乡长儿子代理班长;第二,班长在时,乡长儿子享受“正班级待遇”。

这是一个有点讽刺意味的故事,但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很重要的一点:学生干部岗位或者说在学习期间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是一种资源。因此,我想和在座的志愿者们说的第一点是:要珍惜承担社会工作的机会,它能锻炼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了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我们做学生干部,其实就是“于无字句处读书”。在组织大家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读的是团队协作的书,学的是表达、责任、组织、团结等方面的知识。有同学可能会问。承担社会工作为什么能锻炼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呢?我归纳了几条和同学们分享:

1.角色塑造人

关于“角色塑造人”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双胞胎的培养。他们生下来的时间应该差不多,但家长就说“这个是哥,这个是弟”。因为家长老强调你是哥哥, 你应该让着弟弟,后来哥哥果然大度一点,因为哥哥的角色塑造了他。你是这个角色,就老提醒你演好这个角色,不自觉就变成了这样的人,这就叫角色塑造人。做一名志愿者也是一样,岗位会要求你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能团结同学,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你的自我要求,并自觉不自觉地被塑造成一个高素质的人。

2.目标磨炼人

但凡承担一定社会工作的人都有一个目标。你有时会挖空心思去达到这个目的。我当年也担任过班干部,大三时要搞元旦联欢,很棘手,为什么?因为前几次元旦联欢大家谁有什么本事都使过了,越往后越没有新意。班干部就一起讨论这次怎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于是群策群力,用30个人的名字编了30条谜语。 贴在凳子上……总之,我们搭了很多时间进去,最后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高兴。 我们每个参与者也都从中得到了新的经验和体会。

这完全就是能力问题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我不是班干部,就不会操劳这些事情,我就不会得到锻炼自己的机会。但正因为你有这样的目标,你就得去做这样的一些事情,而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你就经历了磨炼,获得了成长。我想要是赶上“非典”时期当班干部,肯定还会经历更重要和严峻的考验。

3.机会挖掘人

再举个我的例子。小时候我很内向,一说话就脸红,去邻居家借东西都不敢, 家里来亲戚怕叫错,就冲人家乐一乐。(笑声)后来当了学生干部,就逐渐变得不脸 红了,敢说话了。还有一个例子,我做辅导员的时候,冶金系有个学生办板报办得特别好,水平很高,通过办板报,他的艺 术潜质得到了开发和展现,大家都说他应该到美院去,我还给这个板报设了个特等奖。后来那人真的考取美院了!

试想一下,如果他没有认真地去出板报,就挖掘不出自己这方面的潜力,也未必会去考美术学院。因为有时候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的潜能在哪里。

我觉得人就像计算机硬件,后天的培养就是给你装软件,软件还要不断升级,成长道路上,机会越多,装软件的次数和升级的水平就越多、越高。虽然承担社会工作可能会耽误一些学习时间,也很辛苦,但辛苦背后其实蕴藏了很多机会,这些机会就在挖掘你的潜力,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学习。

4.社会工作培养人

作为个体,想着自己无可厚非;但是承担了社会工作了就要胸怀宽广一点, 自然想着别人。久而久之内化为你的素质,即使不再担任社会工作,你依然能想到别人、理解别人、有责任感,这会令你受益终生。

我刚上大学时就想一心只读圣贤书,再不想做班干部了,于是在填表的时候就没填自己在高中担任过的职务。大二时,有一次发物理书,本来应该是第三版。结果给发的是第二版,老师说书不对让去书店再买,大家很不高兴。我就联系教材科。把这批书收了回去,退了钱又买到了第三版。当时班主任就说:“你挺能干, 当个班干部吧!”(笑声)这一暴露,就 一直当下去了。这说明了什么?当过班干部就会对集体有责任感,知道发生了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而不是只会抱怨。各类社会工作对个人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虽然干部卸任了,但有些素质卸不掉,他会固化到你的血液里,将来总会发挥作用。

三、回顾我的成长道路

既然是校友讲坛,总要谈谈自己的。今天回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倍感亲切, 仿佛自己并没有离开北京科技大学,因为我对这里实在是太熟悉了。我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工作,前后共25年,我永远记得我工作调动离开学校的那天。当 然,今天重回母校,更多地还是亲切和温暖,作为校友,只想和大家谈谈心,尽管不很系统,但却是自己的真切感受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1.人一定要有志向

我经常会琢磨,人是什么?人是一个矿,是资源,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矿。如果不去挖掘,人就很难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那谁去挖掘呢?老师挖掘你的学习潜力,领导挖掘你的工作潜力,但这些都是一般层次的,最深入的挖掘要靠自己。自己靠什么来挖掘自己、发展自己呢?我体会人的志向就是自己开发、自我成长的最大动力。

有人做过一个关于跳蚤的实验,把它放到杯子里,它一下就蹦出来了,跳蚤是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生物,它能跳过自己身高的几十到上百倍。后来在杯子上盖了个盖儿,跳蚤在里面蹦了几下蹦不出来,而且它每蹦一次都会与杯盖发生碰撞,为了避免伤着自己,就不蹦那么高了。而且,当人们把盖子拿掉以后,跳蚤蹦的高度总是不及那个杯子的高度。一天以后蹦不出来,两天以后蹦不出来。一周以后还是蹦不出来,后来人们给它下了个论断:它一辈子都蹦不出来 了,限制它蹦出来的是什么呢,不是盖子而是它自己为自己设定的高度。

还有一个小故事,人们如何驯象呢?象在小的时候,人们把它拴到一个碗口粗的大木橛子上,小象因为力气小,所以挣脱不了,久而久之,它习惯了被这个木撅子拴着。等象长大了,木橛子的力量其实已经拴不住成年的象了,但它还是被拴在上面。后来,甚至只是在地上画一个类似橛子的东西,它都不会去挣脱了。其实,拴住大象的,不是橛子,而是大象自己。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限制我们发展的,不是外界环境,也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我说要有志向,就是指不给自己设限,心有多高,就能飞多远。

我出生在内蒙偏远山区的一个小镇上,8周岁才上学。当地教育水平和条件很一般。我学习一直不错,有时还被指派替老师给同班同学上课。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老师一起参加中专的招生统一考试,他们竟然还没有我的分高。在我出生的那个小镇,之前从来就不曾有人考取大学,甚至连中专都不曾有过。学校其实就只是帮助务工家长看护孩子的场所。但我很幸运,因为我有一个不同凡响的父亲。是他把我、也是全镇有史以来第一个孩子,送到山外的县城去读书。这次转学可以说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理解父亲把念书的希望寄托在了我的身 上,父亲对我的期望和为之付出的难以言说的辛苦,就是支撑我走向未来最大的动力,也是我确立志向的最初源泉。

2.认真做事的性格

离开了大山的我,经过3年的苦读,考取了北京钢铁学院,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在钢院,除了学习上很努力外,我还担任了学生干部,毕业后留校当了辅导员,留我的原因, 我猜测,可能和自己的认真有关。大 家过组织生活,好多人都漫不经心、 发言也常是不动脑筋,写东西也多是应付。而我对每次这样的活动都 格外认真,如果要发言或交材料,每次我都会认真地准备好,当然这并不是刻意的,我想这是个人的一种习惯,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定要把老 师交给的任务以自己最高的水平完成。时间久了,老师就觉得我这个人发言和写作的水平挺高,就经常让我代表学生去这里说一下,去那里讲一下,最后就把我留下来当辅导员。其实,我回想并不是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而是认真的态度为我争得了一次次提高自己的机会。

刚做辅导员的时候,我想我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人都认识。 然后就做了卡片,一人一张,放到枕头边上,一有时间就想“某某”长什么样, 想不起来就看照片。然后只看照片,不看名字,想这张照片是谁呢?对不上时再看。记住模样和名字后,就开始记其他的信息,比如说是单亲家庭还是父母健在,是会拉手风琴还有体育特长,不到2个月就把学生全部认识清楚了,基本情况也都烂熟于心。

当时每到周四下午都有2个小时的政治学习。我跟同学们那可是“斗智斗勇”。(笑声)有些同学想从后门溜,我看出来了,于是在楼梯那等着。一看学生出来了,就问:“你干什么去呀?”他说不出来就回去了。结束的时候,我问班长谁没来,班长们都说到齐了。这可蒙不住我,他们都在我脑子里呢。我就特意点那些没来学生的名字,让张三站起来,他没来,肯定站不起来啊。(笑声)我就说:“同学们都走吧,班干部留下。“

我就是这样做辅导员工作,任何一项工作我都想把它做到最好。就是特别认真地做事。虽然同样是做辅导员,事情也很微小,但同一个工作有不同的干法。如果干任何一个工作都不求甚解、胡乱应付,那人和人之间还有什么区别呢?如何体现你的优势呢?我感觉,人和人 之间能力的大小是可以弥补的,但态度的差距却可以将人的水平不断拉大。据我观察,人只要有认真的态度,无论他的起点如何,总会越做越好,并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3.从“尽力而为”到“竭尽全力”

最后还回到志愿者的话题上来,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做好志愿服务呢? 我初到戏曲学院时,向全体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作为自己的表态,在这里想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对你们有启发。有一个牧师给教会的学生讲课,举了一个与兔子有关的故事,据说当时比尔盖茨就在这个班里听了这堂课。一个猎人冬天去打猎,带着当地非常好的猎狗,一枪就命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兔子撒腿就跑,猎狗就追出去了,追了半天猎狗就回来了,没追上,猎人就说:“你真没用,打伤了腿的兔子你都追不上。”猎狗说:“我已经尽力而为了。”按下猎狗不表,兔子负 伤回到窝里,其他兔子问:“这么优秀的猎狗你竟然能逃脱,你太了不得了,必有什么办法吧!”兔子说:“哪有什么秘诀,它只是尽力而为,而我是竭尽全力!”这应该就是我今天讲座的结束语了:百年奥运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有幸服务于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理当“竭尽全力”!(热烈掌声)

本文收录于《校友讲坛》第二辑(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