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公众号

校友微信平台

校友故事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放顶煤开采的带头人 ——记“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王家臣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放顶煤开采的带头人

——记“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 王家臣

11.jpg

(简介)王家臣,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硕84级校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2004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事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王家臣已从事煤炭科教工作30多年,他曾经的满头乌发已泛起点点霜花,但他对学校的热爱和对煤炭行业的热爱一直未变,而是以更加激昂的工作热情,继续投身到煤炭行业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事业之中。

教书育人 授业解惑 深受学生追捧

高校的第一要务就是人才培养,教师是践行人才培养的排头兵。教书育人、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职责。采访中王家臣反复强调高校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并应努力践行。

“教育的核心便是坚守人才培养的初心,这份初心可以是悉心上好一门课,也可以是耐心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更可以是系统指导学生的科学试验以及每一次带领学生下井实习……教师是否用心教学会明显反映在你培养的学生的质量上。”当记者问起王家臣30余年的教学生涯时,他这样回答记者。他是这样说的,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做的。首先,他认为一个工科学生一定要打好理论基础,以免在未来的发展中受到制约。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运用基础理论的能力,就很难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也难以养成缜密的科学思维方式。比如采矿工程专业需要扎实的数学、力学和经济学基础,所以在他的研究生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补修一些基础理论课程,比如随机过程、可靠性理论、弹塑性理论、资源经济学以及地质统计学等。

一切科学的突破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谈及教学经验,“全国优秀教师”王家臣直指核心,寥寥数语饱含的却是他30多年在倾心教学科研中的感悟。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王家臣一直坚持充分备课的习惯,即便是重复多次、使用多年的授课教材,他都坚持每节课保证高效率的两小时备课时间,备课过程中不仅会对教案进行修改,还会进一步厘清每堂课的知识点、图与公式以及需要强调的重点等等,无关光阴,春秋不改。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他的本科生课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公式较多的特点,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快速更新的今天,王家臣教授一直坚持以板书为主的授课形式。而他这看似不太入流的授课方式,却大受学生们的追捧,来听课的学生曾多次将他的教室“包围”起来,甚至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来听课。学生们喜欢王教授的一笔一划、一言一语,他们跟着他的思维节奏,将学科概念、技术原理记得很牢靠。

对于在生产实践中的实例,王教授也会穿插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呈现,但更喜欢在黑板上和同学们一起演算。“结合实际案例也很重要,我们不能做到每堂课都让学生们下井、跟班,但至少要通过案例树立他们真实思考的能力。”王家臣继续介绍着自己的教学心得,他说:“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良心活,要真心热爱,用心领悟,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为了适应新潮教学方式而放弃有效的教学方式,也不能为结合实践而结合实践。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和能力。”

作为采矿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和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王家臣积极开展专业和学科建设,带领学科团队在学校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采矿工程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建成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教育示范基地;并主编了《能源工程概论》等国家级规划教材。

敢于质疑 勤于实践 创建放顶煤基础理论

王家臣是我国最早系统从事放顶煤开采研究的学者之一,多年来一直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放顶煤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我国放顶煤开采的基础理论体系,并成功进行了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同时,在“两硬”厚煤层、“三软”厚煤层、高瓦斯厚煤层、急倾斜厚煤层开采以及大采高开采等方面取得重要成绩。

厚煤层的有效开采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放顶煤开采技术是开采厚煤层的有效方法,也是近40年来我国煤炭开采领域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已经成为我国煤炭开采技术问鼎世界的名片。放顶煤开采技术原理源于东欧,但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的规范、成熟和创造性发展源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王家臣就开始在教学的同时,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科研领域中重点发力。

20多年来,王家臣开展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系统研究始终没有离开最基层的煤矿。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这其中,遇到问题他从不盲从,而是后用扎实的基础理论进行质疑求证;同时形成理论成果后会在现场应用,并再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山西大同塔山、平朔井工矿、潞安王庄煤矿、汾西新柳煤矿,安徽淮北朱仙庄、芦岭煤矿,冀中能源东庞矿、峰峰山西大远煤矿,河南鹤壁二矿、焦作赵固矿区,甘肃靖远宝积山煤矿、魏家地煤矿,龙煤双鸭山东保卫煤矿,内蒙包头阿刀亥煤矿等几十座煤矿,都留下了王家臣科研的足迹。

在王家臣教授主导下,科研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厚煤层采场围岩稳定性与控制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顶煤在加卸载复合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建立了顶煤放出规律的BBR体系,并通过了现场放煤时间准确性验证。而掌握破碎后散体顶煤的放出规律是放顶煤开采基础理论的核心,是提高顶煤采出效率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的建立对推动厚煤层放顶煤的科学开采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同时,王家臣教授还因此在2016年获得了“孙越崎能源大奖”,这是我国煤炭石油领域最高个人成就奖。

当记者问到科研是否影响教学时,王教授说:“教学和科研可以相得益彰。科研中的实例可以是讲课的精彩案例,更加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同时在教学中也可以触发科研灵感,推动科研进程。”更重要的是,王家臣十分乐于听取来自同行不同业的专业人士的科研经验,并经常涉猎相关领域最新和最尖端的世界领先技术。这也许就是他教学科研成就斐然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十余年来,王家臣还致力于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积极推介我国在厚煤层开采和岩层控制领域的学术成果。他在世界采矿大会、美国采矿岩层控制国际会议、美国岩石力学大会等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多次做学术报告,对世界了解我国煤矿开采技术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还主导了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学和研究单位共同创建世界煤炭研究联盟,并担任联盟首任主席。在2018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召开的第91届美国采矿冶金勘探协会(SME)年会上,王家臣被授予“2017年SYD S.PENG采矿岩层控制奖”,表彰其在厚煤层开采、岩层控制与国际学术交流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建设一流学科 推进科学采矿事业

2016年12月成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的王家臣,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也成为他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 学校以两个入围学科为核心,构建了“矿业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大学科群。正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布局,多措并举地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当记者请教王家臣采矿学科是否为交叉学科时,他回答,“采矿本身就是个交叉学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的采矿学科应该和安全工程、环境科学、资源经济学紧密结合,只有安全、绿色、智能的科学开采才是人们美好生活中期待的可持续发展的采矿事业。”为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突出优势特色、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已经谋划和正在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推动学科基础设施来支撑学科建设。

王家臣告诉记者:“煤炭是我国目前可以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最安全的能源。清洁高效燃煤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燃煤工业锅炉高效燃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的发展,为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煤炭行业的最高学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该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着眼于煤炭开采的未来,紧跟时代与国家发展的脚步,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推动煤炭行业安全、绿色、智能发展,继续引领全球采矿学科和安全学科发展。”

绿色、智能开采,关闭矿区再利用以及煤炭利用过程中的近零排放是煤炭行业未来的主要攻关方向。王家臣告诉记者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智慧煤矿。智慧煤矿与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具有类似的科学内涵。煤矿主体系统要实现智能化,应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装备机器人化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相融合。同时,他主张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才能更好地解决实现智能开采的关键技术——煤岩识别、远程控制和探测。“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实现煤炭开采全面智能化将不再遥远。”

——原载2019年第09期《当代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