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公众号

校友微信平台

校友故事

滴水穿石 强化教学基本功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娜

滴水穿石 强化教学基本功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娜

image.png

(简介)李娜,女,汉族,1997年至2006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特聘副教授、高级讲师。2008年12月,获得 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课堂评比”二等奖;2010年12月,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获得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取得了理科组一等奖第一名;2016年代表北京市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201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事迹):

2018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劳动和技能推进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代表李娜获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十年修行,厚积薄发

2016年是李娜从教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李娜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荣获理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

全国青教赛的办赛理念是“上好一门课”,比赛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要求教师提前准备一门不少于32学时的课程,从中选出20个教学节段,完成它们的教学设计。在确认李娜将代表北京市参赛时,距离比赛开幕仅剩一个月,留给她准备教学设计的时间更只有半个月。钟声滴滴答答,好像时间的道别语,催促着人思绪飞扬。能和全国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同台竞技,李娜是兴奋和自信的。这种自信源于数理学院数学学科一直以来努力营造的“传帮带”的教学氛围——一代代优秀的教师将教学中的责任、态度毫无保留地注入一届又一届年轻的身体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数学学科有着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在范玉妹、王萍、徐尔和张志刚老师的指导下,数学学科的青年教师已经连续四届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特别是与李娜同梯队的赵鲁涛老师曾代表北京市参加过第二届青教赛,并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李娜的备赛、比赛过程中,他们是李娜教学设计时的智囊团,心态忐忑时的强心剂,正是这样亦师亦友的陪伴,给了李娜披荆斩棘的底气。在激动人心的比赛日,提前1小时抽签,20分钟教学展示,45分钟教学反思,李娜凭借生动的案例、形象的讲解、清晰的脉络和缜密的展示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创新教学,自问自答

能在青教赛中突出重围,源于李娜平日里对教学基本功的不断积累和反思。从教十几年来,李娜担负着本科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六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近年来年均课堂教学更达到300余学时。她始终坚持三句话:“把功夫用在课前,充分备课;把精力用在课上,全心投入;把反思留在课后,归纳总结。”本着这般扎实的教学设计“三步走”,李娜的课堂生动而不失严谨,贴近实际又紧跟前沿。学生们常说:“听李娜老师讲课,总会不自觉地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2015年李娜就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北京市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和最佳演示奖,2016年被评选为“北京科技大学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李娜对于数学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独到的见解。针对学生学习数学叫苦不迭的现象,她曾借用网上的段子讲:“传说中挂着很多人的‘树’,就是你们现在学的这棵‘高数’。”不可置否数学科目多、难度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但她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学生对于学习的功利心太强,认为课堂上学的数学以后用不到,花大量精力去学习很不划算。但是当反思数学在科学界的作用时会发现,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它的发展遇到瓶颈,一定是和数学有关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并主动学习数学?是她留给自己的一道简答题。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看到李娜的数学课堂是生活化的,她努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腾腾热气。她会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如用贝叶斯公式来解释银行对每个人的诚信管理,保险公司的险种设计依据,以及直觉与理性思维的碰撞等。这不仅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李娜说:“我们要告诉学生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若干年后数学的理论学生可以忘记,但是这样严谨、全面、深刻的思维习惯,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的。”

亦师亦友,循循善诱

上过李娜课的同学都会一致好评“李老师人美、气质佳、声音甜”,但总不忘补一句“她总是从我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引领我们走进数学的王国,也启发我们思辨生活的道理”。李娜本科毕业时,曾被评为2001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学生遇到的烦心事,她很多都曾经历,正因为如此,她给学生的意见总是十分中肯。她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指导多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她愿意成为学生在象牙塔中抬头即可望见的一颗启明星,在他们赶往未来的长夜里,所见之处,总有方向。而李娜也很享受与学生谈心的过程,那些充满活力的字眼:学习、亲情、爱情、友情、兴趣……仿佛也带她回到了那段夕阳下奔跑的青春时光。在她担任辅导员和兼任班导师的班级中,先后有4个班级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称号,1个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并有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级各类奖学金。面对学生这些付出后的收获,李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在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中,有李娜这样的青年标杆举旗先行,相信在各个岗位上会不断涌现出一批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潜心育人、用青春和热血在三尺讲台上播撒光和热的优秀人才。

——原载《北京科技大学校报》第1216期